景德镇叵钢工艺品有限公司

第一經濟網歡迎您!
當前位置:首頁>機構分析 > 正文內容

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資官:在投資中利用對手的“必然”

在《孫子兵法·虛實篇》中,有這樣兩句話,概括了2000多年前中國這個文明古國就已經掌握的戰(zhàn)爭藝術:“攻而必取者,攻其所不守也。守而必固者,守其所不攻也?!币馑季褪钦f,進攻必勝的要訣,在于找到對方必然不會防守的點;防守必定穩(wěn)固的要訣,則是找到對方必然不會攻擊的點。

在這段看似簡單的文言文中,兵圣孫子描述了攻守的決勝之道:找到對手必然會做,或者必然不會做的那個點。在這里,判斷對手“必然”怎樣行動,是核心的要點。只要能找到對手“必然”如何,高超的軍事家就能牽著對手的鼻子走。


(相關資料圖)

在今天的市場中,投資的藝術和2000多年前的兵法如出一轍。

在證券市場上,投資者如果能夠發(fā)現(xiàn)對手必然做、或者必然不做某件事,那么我們就能據此制定自己的投資計劃,從而做到無往不利。

有人也許會說,證券市場上的對手又不是傻子,為什么要“必然”做某些投資呢?別人做投資決策之前又不會跟我們匯報,怎么知道他們“必然”做怎樣的決策呢?

其實,道理很簡單,聰明的投資者要全面分析自己的交易對手(就像南極的科學家分析企鵝的行為那樣),把對手所處的環(huán)境看透、摸明白。如此,再輔之以足夠的耐心和偶爾到來的時運,就可以發(fā)現(xiàn)交易對手必然做出某種投資決策的瞬間。

在投資中利用對手的“必然”,道理其實非常簡單,多說無益。這里,就讓我們來看一些在證券市場中發(fā)生的真實例子,看看在這些時刻,為什么一些投資者“必然”做出某些投資決策,這些“必然”做出的決策又怎樣可以被我們所利用。

美國投資者必須賣出

的中國電信運營商

在2020年底,受美國國內政策影響,美國投資者收到指令,禁止他們持有一些中國公司的股票,其中中國境內的大型電信運營商也在名單之列,已經持有的則必須在一定時限內賣出。

受此影響,在香港股票市場交易的電信運營商股票價格暴跌。但是,幾乎所有人都知道,這和公司基本面無關。因為這些運營商99%左右的業(yè)務都在中國國內,來自美國的禁令對企業(yè)基本面可以說幾乎毫無影響。

在這種“美國投資者必須賣出”的氛圍下,盯著這些股票長期價值的投資者,非常開心地笑納了“必須賣出”的美國投資者的籌碼。后來的價格走勢證明,在2020年底到2021年初的這段時間,中國國內大型電信運營商的股票價格,也是一個絕對的低谷。

“利用美國投資者不得不賣出而獲利”,這個交易贏得太沒有技術含量、太過于輕松,好像和動輒幾百上千頁的商科教材所包含的復雜理論毫不相干。

但是,輕松的勝利又有什么關系?這就好比沃倫·巴菲特舉的那個例子:打架要想贏,最好找3歲、而不是20歲的對手去打。按孫子的說法,則是“舉秋毫不為多力,見日月不為明目,聞雷霆不為聰耳。古之善戰(zhàn)者,勝于易勝者也?!?/p>

被債券投資經理

拋棄的可轉債

近幾年以來,隨著債券型投資產品的發(fā)展,可轉債市場出現(xiàn)了一種奇特的現(xiàn)象,每當債券市場短期表現(xiàn)不好的時候,可轉債市場就會受到牽連。

本質上來說,可轉債和債券(包括國債、企業(yè)債、金融債等等),應該屬于兩個不同的市場,雖然它們都有一個“債”字。

可轉債由于其可轉股性,因此價格主要是跟隨股票市場波動。同時,由于可轉債的利率一般很低,因此其和以收息為主要牟利方式的債券,本質上差距甚大。而傳統(tǒng)債券價格的波動,則主要跟隨經濟增長和通脹數(shù)據。因此,兩者從原理上來說,并無太多關聯(lián)。

但是,隨著債券產品的發(fā)展,越來越多的債券投資經理,會在自己的投資組合中,配置相當一部分的可轉換債券。

這部分可轉債價格波動不大,符合債券投資產品對凈值低波動的要求,同時又可以帶來比普通債券更高的價格彈性,因此頗受“不能過多參與股票投資”的債券投資經理們的青睞。

一直以來,中國市場上的債券投資產品,就有“業(yè)績主要靠股票”的說法。一般來說,不少債券投資產品會允許投資經理配置一部分的股票。雖然這種配置比例通常很小(比如不超過10%),但是由于債券本身價格波動太小,因此小倉位的股票往往也會對債券的產品凈值起到巨大的影響。

因此,當可轉債市場逐步發(fā)展起來以后,債券投資經理越來越依靠可轉債,也就在情理之中。

在2020年12月到2021年1月,可轉債市場迎來了一次由債券市場下跌導致的大跌。在當時,債券市場收益率暴漲(尤其是中低等級的信用債),債券市場流動性迅速收緊,結果不少投資經理收到了大量贖回的指令,被迫削減倉位。

這其中一大部分拋壓,就被本來和債券市場毫無關系的可轉債市場所承擔。在當時,90元以下的可轉債為數(shù)不少,甚至有一些跌到了70元左右。后來,這些可轉債的價格都在幾個月里漲回到100元以上。

機構投資者的窘迫

在證券市場,不少人簡單地以為,機構投資者一定是最理性、最聰明的。畢竟,機構從業(yè)人員畢業(yè)于全國、乃至世界一流大學(多數(shù)還是碩士甚至博士),用著每年幾萬元一個賬號的Wind系統(tǒng),每天花上無數(shù)的時間去研究投資機會。這樣的投資者,難道不應該是理性而專業(yè)的嗎?

其實,機構投資者也有自己的窘迫之處。在這些窘迫的時刻,機構投資者們也可以說是身不由己。

關于機構投資者的窘迫,彼得·林奇就曾經用一句話做出精彩的總結:當一位基金經理買了IBM的股票,然后股票跌了,別人都會問“IBM怎么了?”而當你買了一只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股票,然后股價跌了,大家都會來罵“你是怎么了?為什么別人都不買,就你買?”

別以為反正都是賠錢,這兩種狀態(tài)區(qū)別不大。在第一種狀態(tài)里,基金經理只會和同行一起挨罵,畢竟法不責眾嘛。在第二種狀態(tài)里,基金經理很可能會丟了工作,因為你的同行做得比你好。

于是,機構投資者在只有幾個月的考核周期鞭策下,大家開始傾向于做出同樣的投資決策。

這種機構投資者的窘迫,可以在許多實際案例中看到。比如,A股市場的銀行股在2021年到2022年持續(xù)低估,基本面也相當不錯,但是機構投資者就是少有人購買,背后主要的原因,就是沒有多少人敢?guī)ь^買。

在2022年秋天的港股市場,事情也是一樣。海外機構投資者沒有多少敢投資這個跌跌不休的市場,哪怕其中不少股票的估值已經匪夷所思,0.2到0.3倍市凈率、8%到10%股息率的估值已經觸目可見,甚至有的股票跌到接近0.1的市凈率。

2022年10月以來,港股市場開始快速反彈,而對于之前“必然不敢”逆同行而動的海外機構投資者,這種反彈則大概率與他們無緣了。

所以說,在人與人的對弈中,“出其不意”永遠是最精明的招數(shù),無論兵法還是投資都是如此。而“必然要做”、“不得不做”的投資決策,也永遠是成全對手的最好禮物。

對于聰明的投資者來說,避免把自己置于“必然”做出某種投資決策的境地,同時巧妙地利用交易對手“必然”做出的投資決定,也就成為在資本市場立于不敗之地的絕招。

(文章來源:證券時報)

關鍵詞:

標簽閱讀


}
光泽县| 兴城市| 方山县| 遂川县| 渝中区| 孟连| 佛冈县| 普安县| 板桥市| 会同县| 吉首市| 武川县| 伊金霍洛旗| 南皮县| 潍坊市| 石屏县| 南昌县| 平昌县| 科尔| 信宜市| 陆川县| 穆棱市| 漳浦县| 桓台县| 钟山县| 栾川县| 临夏市| 佛冈县| 扶风县| 洞口县| 修文县| 唐河县| 巨鹿县| 元阳县| 西充县| 民权县| 普定县| 修文县| 寻甸| 青州市| 桂东县|